“能干什么?能干好么?”因为不是法律科班出身,也未通过司法考试,初到检察院工作时,我内心中一片茫然,充满焦虑。所幸,上班后没多久的一件小事,让我很快劈开茫然,找到了自己的路。
控申科是我检察之路的第一站。记得,刚上班不久的一个寒冷的冬日,我在院检察服务大厅的控申接待窗口值班。刚打开办公电脑没一会,就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大厅的门外来回走了两趟。因为一直没有走进来,虽然有些奇怪,但我也没往深处想。随着窗口渐渐繁忙起来,我把这事忘之脑后了。
中午临近下班,我忙完手头上的活,抬头一看,发现那位中年妇女还在门外徘徊。她穿的单薄,双手紧紧抱在胸前,不停地向着大厅内张望。
“该死!怎么把这位大姐给忘了。这么冷的天,在外面呆了一上午,岂不要冻坏了。”我赶紧把大姐引导至大厅内坐下,并给她到了一杯热水。大姐手捧着热水,顿时眼泪就下来了。一番安抚开导后,大姐道出了事情原委。
原来,大姐来自皖北农村。前几天到合肥,准备在这里打工,但因为人生地不熟,不识字,加之方言又重,找了十来天都没找到工作。本想着回家去,没想到钱包不小心给弄丢了。因怕儿女担心,没敢联系家人。没钱,没身份证,昨天已经在街头流浪了一天。“扁担倒了俺都不知道是个‘一’字。实在没办法了,看到这大楼上挂了一个国徽,俺就走进来了。”大姐最后说到。
“这事不归我们检察机关管的。我帮您联系一下民政部门或者派出所吧。”本来我是准备这么处理的,但听到大姐说出“国徽”二字的时候,我马上把这样的想法抛得远远的。大姐为什么会走进检察院?是因为她相信,悬挂国徽的地方一定有人能够帮到她。我能因为这事不属于检察职能范畴,就一推干净么?
大姐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,联系家人来接,显然不是最佳方案;买票让其自己回家,因为她不识字,又没有身份证,可能还有流落街头的危险……在和科长一番商量后,我们决定先让大姐吃饱饭,再送她到救助站,通过更加专业的救助手段,让大姐安全回家。几天后,我接到大姐子女打来的感谢电话,心里格外温暖。“老百姓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进检察院,但只要他们走进来了,就不能让他们失望而归。”这件小事,让我渐渐地找到了自己从检之路的目标。
感谢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美好时代。从检6年,我有幸经历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全过程。再也不用为“我能干什么”而纠结,因为我清晰地找准了自己的定位——司法行政人员。虽不能去一线办案,不能面对面的服务群众,但我也在为着检察机关的全面建设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,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作为一名奔跑在新时代的新青年,何来彷徨?